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异时空之抗日 > 第 302 章
    ”那个年轻的参谋站在门外问道。

    林彪头也不回地点点头,走到门口的却又突然停住了,回头对那个参谋吩咐道:“给总参谋部长提个建议,在关东军和华北方面军的联合‘扫dàng’下,绥远分区的林西根据地很难站稳脚跟,就算是一时勉强站稳了脚跟,也不会长久!”

    年轻地参谋飞快地从一旁的桌子上拿出纸和笔准备记录。

    林首长是军内与彭总齐名的传奇人物,他的讲话、指示要作为重点全部记下来。

    林彪看到参谋如此慎重的样子,正要皱着眉头出声制止,可是话到了嘴巴边上却又吞了回去。思索了几秒钟,林彪清清嗓子,正色说道:“别的没什么,就是绥远情报分析室送来的情报,希望总参能够随时注意!”

    林彪又看了看正在做记录的参谋,缓缓地说道:“冈村既然不声不响地囤积物资,那么他就应该有他的战略目的!如果不出意外,冈村极有可能在华北策划一次大范围的攻击!”

    因为有迫击pào直shè的关系,鬼子在外围各个据点内囤积的物资根本就不保险,如果冈村不是在酝酿一次大范围的“扫dàng”,那么他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么做!

    “首长的意思是说,绥远分区刘司令员的情报分析是准确的?”参谋小心翼翼地问道,一旁几个正在办公的参谋也不自觉地停止了手中的活计。

    林彪从身上摸出一粒黄豆,丢进嘴里一边思索一边嚼了起来,正当思路渐渐清晰、准备说话之际,那个做记录的参谋等了一气之后,突然恭敬地送上了一本《步兵战术》,“这是总部下发的教材!主席jiāo待过,在您临走之前一定给您过目。”

    “嗯?!”刚开始的时候林彪只是很随意地翻开看了看,但是从翻开这本起,林彪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样。

    书中的这些战术看上去是那么亲切、熟悉,仿佛就好像是自己在梦中写出来的一样!

    几分钟后,林彪干脆在空等了一气的参谋注视下,默不作声地拿着书离开了。

    深夜,西山窑洞。在昏暗的油灯灯光下,林彪躺在床上,目光一直没有离开《步兵战术》,甚至已经冷落了堂哥张浩。

    “老三,今天太晚了,休息吧!”张浩的病还没好,经不住瞌睡了。

    “我睡不着!再等等!”林彪轻微摇摇头,几秒钟后又举着《步兵战术》对张浩疑惑地问道:“写这本书需要深奥的战术理论和实战经验,绥远分区的那几个人怎么可能做得到?”

    实际上林彪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出来,绥远军分区的几个主要干部都有迹可循,只是这个刘云的来历实在是不可思议!而且以前麾下是否有这个“干部”,以自己过目不忘的记忆居然也找不到任何印象,而且他还经过了苏联的“过手”,这其中的情况就更加可疑了!

    张浩思索了几秒钟没有任何头绪,只好摇摇头,无奈地回答道:“但是这本手册的指导作用是无需质疑的!”

    “有意思!”林彪轻声笑了笑,“我今天在总参看了各根据地的近期战况汇报,绥远分区将主力分成三分!一部休整、一部待令、一部在外线作战,主力带着民兵不断地对鬼子的坚固据点进行攻坚作战!如果绥远的主力全部出动进行作战,恐怕取得的战果会更大!”

    张浩笑着说道:“的确是这样,前些日子总参内的高级干部、甚至主席,都曾经希望绥远分区能够持机打下几座中、小城镇,以扩大政治影响,并且还过发电报做出了明确指示!但是绥远分区司令员不但没有执行总部的战略意图,相反还发来了措辞强硬的分辨声明。”

    “哦?”林彪立刻来了兴趣,立刻问道:“后来呢?”

    “绥远分区的政策是‘让开大路、占领农村’,并且后来又接连打下了三岔沟、黑石铺、养马场、高坊这四个地方的日伪军据点!

    所以主席就没有再追究这件事情,也命令下面的人不要再发任何催促电报!”张浩想了想后又点点头,“人家绥远分区的根据地一直没有萎缩,连他的民兵都可以打攻坚战,所以他有这个本钱说‘拉架子’的大话!”

    林彪点点头表示赞同,如果换成自己,恐怕也会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汇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电文!思索了两秒钟后又分析道:“绥远分区的主力部队已经有七个团了,如果再进一步发展,恐怕最迟明年就会成立‘绥晋察二级军区’。”

    “这还不得而知!”张浩突然想了一件事情,“绥远分区频繁对第五分区提供了支援之后,晋绥军区有将第五分区和绥远分区合并的意思,并以上报中央,而且第五分区的党政领导班子,也期望能够和绥远合并,借以取得绥远的人力优势和军火装备。”

    林彪轻微摇摇头,绥远的资历差得太远了,合并后的人事安排恐怕不会那么简单,合并后还指不定谁吃掉谁、到底谁受益!沉默了片刻,林彪又轻声说道:“绥远的战术与我的战略思想倒是非常符合都是希望通过打大歼灭战,来达到削弱对手的战略目的!”

    张浩暂时沉默下来了,三弟的战略思想与党内(máozédōng)的战略构思有冲突,máozédōng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战略,与林彪的“运动战、大兵团作战”战略意见相左。

    “不过他们的运动战好像并不怎么突出,绥远和鬼子争夺地盘完全依靠地道、地雷,以及兵器技术等手段来达到目的……咦?!哥?”林彪说了一气,却发现一旁身体虚弱的二哥早已沉沉地睡去。林彪只好吹熄了油灯,丢下手头上的文件、资料,也倒头睡下。

    窑洞外的风“呼呼”地刮着,但却不复往日的那种刻骨寒冷,此时的天气已经一日接一日地变得暖和了。

    ※※※

    『注:对于这个历史上的争议人物,大家有很多看法!但是,首先,他的战功是不可置疑的!四野出关的时候,其兵力等于其他野战军的总和!

    下面,用网友的一段话来结束这个章节:

    大家对林彪好像都不了解的样子?在中共十大元帅中,林资历最浅,却排名第三。以“红军之父”著称的朱是总司令,彭是副总司令,曾经代总司令,这种历史造就的原因,林是不可能用战功超越的。

    若仅以资历而论,林是黄埔第四期学生,聂荣臻、叶剑英是他的老师,徐向前属黄埔一期也是他的学长;南昌起义时,林是连长,而刘伯承、贺龙分别是参谋团团长和军长,都是起义总指挥;陈毅在南昌起义部队和红四军中则当过林的直接上级,林的资历也就比罗荣桓稍许强点。然而,无论是黄埔军校时任他的教官,还是南昌起义时任他的总指挥,还是上井冈山时任他的军长、党代表,统统被他超越,这已足以说明林是凭着赫赫战功,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但是,林成为元帅第三,与其它九位不同是:他年纪最轻、战功最大,在党内、军内取得的地位最高,妻、子因他而死,自己和夫人尸首分离,是死后唯一没进八宝山的开国元帅。

    林的军事生涯是不能与历史上的这两位英雄简单地相比的,他从见习排长干起,一生除了副统帅外从未当过副职,仅此一点,先人们也无法去和林相比拟,即使在世界史上有林这一经历的也不多见。』

    第二百四十章喀秋莎

    趁着天意已经转暖,绥南区开始下达了全民挖防战车壕沟、修筑简易阻击阵地的动员令。

    在分区政治处“保家卫国、让日寇有来无回”的口号下,绥南全体军民以指挥部附近的“钢铁坟场”为样本和中心,热火朝天地开展工事建设!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用于军事目的的庞大土木工程,以惊人的速度向四周蔓延!根据地几乎所有的要害地域、jiāo通路口,都修筑了密如蛛丝、犬齿jiāo错的战壕群落(阵地工事)!

    除了挖掘人工天堑般的防战车壕沟以外,军民们还献计献策,挖掘了大量的陷战车坑(可以过人、以及承受相当的重量,但是不能承受战车的巨大重量),有些坑内还装了触发式集束zhà弹。

    紧接着,刘云又在绥远组织开展了,长达一个月的技术兵种大练兵运动!打骑兵、打坦克、提高各种武器的命中率,成为此次练兵的重中之重!

    为了让训练场上的战士们见识什么是战车,刘云特意招募了地方上的大批木匠,制作了一批比例为一比一的日军坦克和装甲车模型,然后让教导队抽调教官,讲解战车的火力要点、教战士怎样打步坦协同的集群、怎样就地取材地制造简易路障和反坦克器材,并且还将两个有光荣传统的老连队,组建成打战车的尖兵连队。

    在让部队掌握工兵方面的知识、学习bào破技术的基础上,兵工厂紧急生产了一批训练设备,供练兵场上的主力部队和挑选出来的民兵部队练习使用,并且凭借着一再增加的机床设备,又将破甲抛shè弹的产量提高到了五天一枚(原料充足的情况下)。

    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刘云秘密让地方上收集了四百条健壮的土狗,准备学苏军那样训练狼狗zhà德国坦克。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在模拟坦克的下面放上一些ròu骨头,让饿极了的土狗,背上沉重的“书包”,钻入战车下面抢骨头、饭团吃。

    至于被挑选出来的训练员们,除了严格执行保密纪律以外,还都换上了鬼子军装。对于这些一手拿狗粮、一手拿木棒并且还大声呵斥的假鬼子们(饲养员),狗儿们又怕又喜欢。

    为了尽量模拟真实的环境,刘云从兵工厂弄了一台闲置的、噪音大的柴油机,日夜不停地在狗儿们的耳边轰鸣,再配以突如其来的巨大bàozhà声,来训练土狗们的胆量。

    同时,为了避免几只土狗同时钻一台战车、浪费狗力资源,刘云还积极培养这些狗儿们先到先得的意识!凡是抢先钻入战车的狗儿,就可以享用独食(当第一条狗钻入“战车”内抢到了食物,其他后续跟进的狗一律用棍子赶走,以此来形成条件反shè的作用,保证一辆战车只钻入一条狗)。

    当训练“战狗”的事宜走上正轨之后,兵工厂的技术员已经试制成功“战狗书包(大威力zhàyào包)”。

    随着近期大范围地制造触发式zhàyào包、一再加大对zhàyào原料的需求,加之兵工厂日趋成熟、对zhàyào原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即便是在zhàyào坊的规模一再扩大的情况下,原定两百个“战狗背包”的生产任务,一个月的时间内仅仅只完成了一小部分。

    月底,为了减少繁琐的后勤指挥、臃肿的办事效率,军分区干脆将zhàyào坊从兵工厂内分离出来,成立了专门的zhàyào局,由汪直兼任局长!此时火yào局及其分散在各地的下属单位,差不多达到了一千余人,要接近一个团的编制了!

    zhàyào局虽然从兵工厂中划出去了,但是兵工厂凭借源源不断到来的技术人才、东拼西凑购买来的机床设备,依旧是仅次于zhàyào局的后勤单位!包括其下属单位在内,有近八百余人的编制!

    月底还成立了一个小小的水泥厂!由新近到来的大学生齐可书担任厂长。

    水泥可以用来加固地道和工事的,石膏、石灰、煤灰、粘土是最简单的无熟料水泥配方(现在农村还在大量使用,但是碱度太高),可以到达最低硅酸盐水泥的硬度(中学化学课里面有炼制方法。现在水泥厂之所以泛滥,主要是技术含量低、太简单了)。

    只是水泥厂的规模太小、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大的作为,不像根据地其他两项战略物资粮食、zhàyào的专管和生产受到重视!

    整个绥南包括炼铁厂、皮毛厂、zhàyào局、水泥厂等庞大后勤单位,已经快要达到了绥南作战的编制,虽然单位显得很“臃肿”,但是带来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在刘云竭尽所能的布置下,绥远分区不但保障了自己的装备,而且还能够频繁支援第五分区大批装备!

    当然,如果刘云用现代的角度来看,绥南后勤的装备生产水平绝不是一般的差、技术含量也不是一般的低!但按照这个时代的角度来看,绥远兵工厂的规模和制造能力,已经远远地站在所有敌后根据地的顶峰上!

    ※※※

    武器试shè场。

    兵工厂的技术员们来来回回测定距离、风向、搬运器材。

    在刘云的前面,竖起了一门一百多公斤的薄皮铁壳土制“喀秋莎”!贺高兰正耐心地用测量仪器一点一点地抬高弹体的仰角!几个技术员蹲在一旁协助,进行最后的安装、测试。

    技术总是逐步积累得!先有粗糙的“轰天pào”再有抛shè弹,然后就有了qiāng榴弹和破甲qiāng榴弹;当抛shè弹发展到了极致之后,其发shè原理就不再是zhàyào抛shè,而是简单的火箭技术,这就使得类似于“铁拳”的破甲抛shè弹能够被研制出来!

    随着兵工厂抛shè弹的火箭技术逐渐成熟之后,刘云就开始秘密布置兵工厂研制一种能够实施远距离攻击、技术含量低、便于制造、巨大威力的重型对地火箭弹!经过数次空弹体的发shè之后,现进入了第一次实弹shè击!

    绥远区的部队没有重pào,也用不起重pào!也就只能使用这种对地的土质大威力火箭弹了!如果兵工厂的技术发展得好,以后计划进一步缩小火箭弹的体积、增加其shè程和威力!

    现场观摩员李向阳等人围着这个大家伙不停地转圈,但很快就被技术员们赶走了!

    这“导弹”内装了三十公斤的烈xìngzhàyào,加上发shè用zhàyào,万一有什么不慎,在类似于数枚重pào的轰击下,附近在场的所有人恐怕连尸体也找不到!

    “一旦试shè成功,这玩意的威力就和‘轰天pào’差不多!不过其shè程和准确xìng可要比‘轰天pào’强多了!”刘云在一旁指着“导弹”,笑着对李向阳等人上起了历史课,“在中国的宋、明两代,就有制造多级火箭的记录!名字分别叫做‘火龙出水’、‘神火飞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