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异时空之抗日 > 第 337 章
    日本人每年都要从蒙古部落中掠夺大量的战略物资,虽然现在日本人的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绥中一带有些地方,十天半个月也见不到日本人的身影。但是,蒙古部落害怕日本人会有朝一日卷土重来,所以他们一直持观望态度!而我们在短期内,也没有实力消灭日军在绥远的力量,取代‘驻蒙军’在绥远的势力范围。不过,在军事上我们没有办法得到的东西,完全可以从经济上得到。蒙古部落一直缺乏蔬菜,而新鲜的蔬菜又不利于长途运输,只要绥远有了大量的蔬菜供应,那些观望的部落就会迫不及待地派出商队,与我们八路军进行物资贸易,这样一来我们就不用找日本开战,也能争取到蒙古部落……”

    蒙古大部落有自己的生活来源,不会去抢掠。但是,那些贫困的中、小部落则不同了,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一旦牛羊大范围地病、冻、饿死,就只好以抢掠为生,草原上的马贼实际上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开展大范围的经济建设,除了能够让蒙古部落倒向八路军以外,还可以减少草原上的动乱。

    李信没有像其他战士那样“景仰”刘云,而是站在下面满脸的不屑。

    刘云这纯粹实在瞎编,什么“青菜换羊”,纯粹就是骗人的!建立地下蔬菜基地,没有两年工夫哪里办得成?

    而且,这些带天窗的窑洞,挖得非常宽阔,距离地面也不太远,只要被日本人的pào弹、航弹直接击中了,这种缺少支撑的窑洞非得全部垮塌不可(在简陋土木工艺下,窑洞安全系数不是很高)!

    ……

    一片萧条的火车站。

    “驻蒙军”在绥远受到重挫之后,连带来“淘金”平津地区的商团、日本财团,也少了很多,这使得车站显得很冷清。

    车站内,只有少数鬼子巡逻队,皮靴踏着清脆的“咔哒咔哒”声来回走动。在车站外,铁道游击队一个营的三百多人,携带着改装的轻型迫击pào,悄悄地潜入了车站周围。

    太阳渐渐西落,隐去了光辉,一列火车吼叫着进入车站内。

    一大群人蜂拥着涌向站台接车,不长的时间内,站台上差不多挤满了人,值班的车站人员发现事情似乎有点不妙,平常可没有这么多人接车。

    一直到发现人群中有戴着墨镜,大热天还裹着头巾,脸上抹着黑炭的可疑人物出现,车站值班员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那两个可疑人物,可以肯定是八路军接应的一个重要人物。在他们周围的也肯定是大批铁道游击队队员。他们潜入车站后,一旦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和日军猛烈jiāo火。

    车站外。

    两个头上裹着头巾的洋人同时抛掉身上的伪装,互相望着哈哈大笑。

    片刻后,其中一个洋人从行李中拿出照相机,转身对身后的车站“咔嚓、咔嚓”地照了几张相。

    “埃德加先生,您的胆子真大!居然敢从大同方向过来!”方双这句话说不上是赞叹还是不满,看着埃德加那张满不在乎的笑脸,又继续说道:“一旦让日本人发现您是外国人,恐怕他们会派一个旅团的兵力来抓捕您!”

    这次奉命“接应一个决不能有任何差错”的重要人物,可是没想到这个记者出身的外国人,出于对敌占区的好奇,居然硬是潜入大同,再坐火车进入归绥外围。

    “您无法理解我此时喜悦的心情!”埃德加收敛笑容,用流利的汉语正色说道:“我已经有两年没有回到中国了。”

    『注:埃德加是《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西方学术出版界甚至赞赏那是“三十年代美国记者所建树的最大功绩”!一九四一年,埃德加斯诺因揭露“皖南事变”而被guómíndǎng政府吊销了记者证,并且被迫离开了他居住了三年的中国。』

    绥南总部的郊外。

    虽然已经是夜晚,但是刘云还是远远地进行迎接,埃德加对刘云的下一步计划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哪怕是深夜了,刘云也一定要去迎接!

    因为刘云出迎的关系,“拔出萝卜带出泥”军区的一帮小干部也只好跟着刘云出来。

    “欢迎你们!共产党的老朋友!”刘云张开双臂,热情洋溢地走上去抱住两个外国记者。

    埃德加和他的助手,也礼貌但却被动地向刘云面贴面拥抱……

    一旁接待的干部们心里直嘀咕,虽然司令员特别会和外国人“玩”,但是也很少出现这种跑出老远进行迎接,见面就拥抱的热情……

    军区警卫营的战士们举着火把,将两个洋客人、刘云等骑马的干部围在中间。

    “刘云同志,您为什么一定将我们从延安要过来?”埃德加有些不解地看着刘云。

    驻延安美军观察组向重庆的史迪威总部及华盛顿发回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和资料,为帮助史迪威、马歇尔乃至罗斯福总统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以及对待共产党的政治态度、采取的政策起了决定xìng作用。

    这让罗斯福总统下决心让“美国民间了解延安”!经过美国政府的干涉之后,埃德加得以顺利回到中国干起老本行,然后又在美国驻华情报机构的帮助下,偷偷潜入延安。

    也就是说,埃德加此行的目的,带上了浓厚的官方色彩!就算是刘云不要去埃德加到绥远,埃德加也会主动过来对绥远进行“专访”。

    “看了党内的介绍之后,我才知道您在海外能筹措到资金(历史上,斯诺夫fù与新西兰友人路易爱黎发起了‘工合’运动,在海外筹集了大量资金,投入到中国开办战时企业。到抗战结束时,‘工合’企业已达到三千多家)!”刘云礼貌地笑了笑,看着埃德加诚恳地说道:“您是我党的老朋友,也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感谢您为了中国的抗日事业,不辞劳苦、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沦陷区!”

    “没有想到您已经提前注意到我了!您说实在话吧!”埃德加看了看刘云,将目光投向深黑色的夜幕中。

    塞北军区早已名扬全中国,难道这个男人还想更加出名吗?至于在绥远办工厂,那更加不可能!因为蒋委员长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

    “你们都回避!”刘云对身旁的干部战士吩咐道。

    很快,除了李向阳、钟天祥等主要军区干部以外,绝大部分小干部和战士都纷纷走到五十米以外的地方。

    “众所周知的原因!”刘云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正色说道:“中国不比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的同志可以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援助,但是我党则要困难得多!这是被地缘政治环境所决定的。

    如果将来印缅战场稳定下来了,美国必然要在北方开辟第二战场(山东登陆)!当他们在国共两方间做选择的时候,我方将处在极端劣势的地位。

    作为一支重要的敌后抵抗力量,却一直被guómíndǎng政府所排斥、被外界所误解,这是一种巨大的政治损失!无论对于中国还是美国,甚至对世界反法西斯阵线来说,都是得不偿失的!”

    “刘云同志,您的确很聪明!”埃德加点点头后很快就明白了,笑着说道:“如果我猜得不错,您把我请来,无非是想让美国朝野,深刻地了解中国敌后战场,对不对?”

    现在可以肯定,这个中共高级军官想借助美国新闻界的力量,让美国人了解延安在敌后战场,所做的贡献和艰苦的处境,以博得美国人的同情心,乃至用舆论影响政治促使美国政府下决心,大范围地对中共方面提供军援!

    可以肯定,这个时代能有这种政治胸襟的中国人很少!

    “的确是这样!”刘云的声音变得沉缓起来,“美国人民并不明白,他们所支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他们所缴纳的税金到底干了什么!”

    ……

    埃德加还不知道,刘云之所以花了老大的心思把他找来,并不是写写新闻报告,下乡进行采访那么简单,而是要求埃德加参加电影摄制组采访。

    实际上,刘云盘算着要拍两部电影:一部是李向阳的成长日记,美国民众天生喜欢浪漫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李向阳成长历程充满了血腥、紧张和刺激,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素材,非常符合美国人的心理需要!如果这部电影在美国引起了轰动,甚至取得李小龙“影帝”的那种轰动效果,说不定还能狠狠地赚一笔美元;

    第二部电影,则是拍给美国政客们看的。让他们明白,无数美国青年实际上正在与南下的关东军、华北方面军浴血奋战,而八路军因为缺少武器装备,而不得不艰苦地,不顾伤亡地与日军进行惨烈地作战!如果美国能够尽早开辟第二战场,给八路军提供几个师的美械装备,就可以减少无数美国青年的伤亡!

    当然,宣传片还应该塑造延安在政治上的独立姿态,告诉美国人,延安你并不是苏联的一个打手!

    虽然一部电影并不能彻底改变历史(这个时候美国提供给guómíndǎng的军援,有不少被美国中途改变主意送到了欧洲战场,处境艰难的共产党就更难以分到一杯羹了)!但是,这两部电影,至少能够让美国了解中共部队和日本军队!并且将毫无疑问地大幅度提高盟军的士气。要知道,英国人直到蒙巴顿在44年春,才宣布日军并非不可战胜!

    而且,还可以让包括玫瑰花人在内的,美国民间捐款,分流一部分给延安。

    『注:美国华人的募捐数目很大,但对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很不满,所以捐款有诸多政治条件!』

    ……

    就在方双等人完成任务、要宣布解散的时候,铁道游击队团部又接到军区的紧急电令。司令部要求他们再次进入车站,接应一行极端重要的人物。

    命令特别指出:“……无论如何,该一行人及其器材,都不能有任何差池!……”

    在日寇侵华期间,中国的电影业万马齐喑,如果这些从平津地区半绑、半骗来的电影制作人员出了差错,刘云很难在短时间内,凑齐足够的人员和设备!

    第二百六十七章电影制作

    还算凉爽的夏末早晨。

    草坪上,差不多两个营的八路军战士,整整齐齐地坐在地上他们就是伤愈归队,即将开赴关外开展游击战的先遣队。

    几块用木板搭建起来的简易讲台上,刘云在一副陈旧的世界地图前,给战士们讲解“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

    部队每周进行一次的“国际报告”和“民主生活会”是八路军部队政治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提高部队干部战士视野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国际报告”,几乎成了战士们最盼望的业余活动,因为干部战士们非常喜欢听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故事。

    当然,刘云也总是想方设法,抽空下到部队中主持这项“国际报告”!

    刘云虽然没有指挥过几十万人、上百万人的大兵团立体作战,但是,海陆空立体战的理论还是知道的!所以,从苏联传来的,那种坦克大会战的精彩场面,也只有刘云才能活灵活现地描述出来。

    在看台下面,记者出身的埃德加“咔嚓咔嚓”地给刘云拍照。

    “伙计!那个年轻的诸葛(同)团长说,他们要被派到北方去了!”助手在一旁轻声说道:“这些人差不多都是伤愈归队的战士。”

    埃德加点点头表示肯定,又继续说道:“昨天晚上我们拍摄的,关于八路军的夜战训练,就是他们这些士兵!”

    从昨天晚上的考察来看,这些被训练夜战的八路军战士,不但战术素质过硬,而且精神面貌也与绥南主力团有极大的不同,看上去好像是绥远军区隐藏的真正精锐。

    “刘司令员说,他们从北方传回来的情报,据说满洲的日本关东驻军,又抽调了两个师团南下了!”助手想了想,又摇着头小声说道:“长此以往,美利坚的军队要吃大亏了!”

    虽然美国的历史不长,是一个移民国家(社会的凝聚力不怎么强),但是身处国外的美国人,依然还是对自己国家的处境表示关切、担忧!

    埃德加正要说话,却听得“得儿、得儿、得儿……”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小五飞快地跳下战马,大声喊道:“司令员,请赶快回去!有紧急军情!”

    刘云看了看小五脸上密布的汗珠,将教鞭jiāo给教导营营长杨先问,走到小五的身边低声问道:“是不是共产国际解散了?”

    小五一愣,随即满脸震惊、不可置信地看着刘云,几乎说不出话了。

    不待小五回话,刘云就走到埃德加的身前,低声说道:“埃德加先生,告诉您一件大事情共产国际解散了!”

    在埃德加惊讶的神色中,刘云没有做过多地停留,接过了小五的缰绳,飞快地跳上战马,火速离开了。

    虽然共产国际解散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刘云知道,中央和苏联的关系,绝不会就此被轻易斩断!抛开理想、信仰和多年的政治教育不谈,党内、军内不知有多少高级干部,到过苏联、接受过苏联的教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种藕断丝连的血脉关系!

    ……

    军区司令部。

    “中央的电报呢?”刘云冲进来,急不可耐地对身旁参谋问道。

    共产国际解散后,蒋介石以为延安内部会有争论,开始酝酿发起第三次fǎngòng高潮!guómíndǎng一边准备“闪击”延安,一边强硬要求共产党jiāo出陕甘宁边区。而此时的延安,因为缺少守备力量,对guómíndǎng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面临着极大的被动。

    如果不是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政治斗争、认真的军事准备、以及外界极力反对,这场同室cāo戈的悲剧将会导致整个华北抗战局面的重大挫折!

    “司令员,这是主席发给您的个人电报!”参谋将一份电报递给刘云,继续说道:“其中,关于共产国际解散的政治电报,也在其中!”

    刘云略一犹豫,接过了电报。

    按照道理来说,区区一个二级军区司令员,没有资历探讨这种影响深远的大事。

    电报全文如下:“共产国际果然如同刘云同志所讲过的那样,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