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异时空之抗日 > 第 340 章
    晚了,还是你来了。”

    “睡不着,有些事情想找主席了解。”周恩来挥挥手,示意身旁的秘书回避。

    片刻后,周恩来拿出一叠资料,“主席,绥远一系在张家口以北,建立巩固根据地的具体步骤太过于缓慢,他们把主要任务放在对周围敌人的侦查上!”

    派遣游击队深入关东军守卫森严的大城镇,这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装备补给。

    “塞北军区已经向中央进行了汇报!”máozédōng吸了一口烟,吐出一口烟雾,想了想又继续解释道:“美国军方在延安设立情报中转站后,就源源不断地接到了关东军南下的情报。”

    máozédōng的意思不言而喻,关东军成建制地被抽调南下的情报,几乎全部是塞北军区提供的。

    周恩来迅速思考起来,沉默了不到一秒钟,就有些惊讶地问道:“难道他们在考虑美国军援?”

    虽然中央不允许山头主义存在,但在各个军区中,私心还是有的。塞北军区绝对不可能免费、无偿地帮美国人办事,换了其他的任何一个军区,也不会放弃自身的发展,而帮美国人做事情。

    塞北军区肯定有所恃,才会宁愿放弃拓展林西局面,也要帮美国人侦探情报!这其中唯一可以指望的,除了那井底月亮一样的美国军援以外,似乎没有什么能打动塞北军区!

    “他们近期正在拍电影!”máozédōng站起来走了两步,又继续说道:“埃德加斯诺到达延安之后,塞北军区立刻发电报,要求埃德加至绥远一行。”

    周恩来又急剧思考起来,心头的疑惑也越来越大,难道绥远真得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获得美国军援?

    “咚咚咚”秘书敲门之后,推门进来将一份电报递给máozédōng,“主席,塞北军区发电报来,称华北方面军和关东军在近期内,会成建制地抽调一批精锐师团南下。”

    “转递给美国情报组!”máozédōng随便看了看寥寥数字的电报。

    美国人对这种情报非常重视,据那个安杜鲁私下里说,这种情报能够在第一时间传回美国,而且能够很快呈递到马歇尔总参谋长的办公桌前,甚至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上进行讨论。

    秘书正要离去,周恩来却突然喊道:“慢着!给绥远发电报,询问他们拍电影的意图!”

    党内政治和军事方面的高级干部很多,可是真正能够考虑国际事宜的好像只有绥远一家。

    半个小时后,绥远回电。全文如下:“外jiāo极具重要xìng,且已经成为决定我党在国内的法统地位,争取国内的政治力量,博取国际友好势力好感的主要手段。

    我党之外jiāo,应当积极摆脱guómíndǎng的制约,独立于国民政府之外!以杜绝‘皖南事变’之类的悲剧发生之后,外界依旧不了解实情的窘境……

    我党对美国开展外jiāo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建议如果在必要的时候,中央可以考虑向美国派出全权代表,向美国进行游说,以博取美国朝野的好感!即便是在政治上无法取得突破,还可以在美国进行大范围的民间募捐,美国华人应该还是爱国的,如果能够用捐款购买美国飞机,招募美国退役飞行员,组成北方飞虎队,则可以迫使美国政府关注华北局势,加强与中央的联系……”

    周恩来很快就放下电报,皱着眉头看着máozédōng。

    没料到绥远一系,真得在想方设法,为敌后战场博取美国军援!但是,无论是对美开展外jiāo,还是在美进行民间募捐,全部都要取决于美国政府对共产党的态度!

    第二百六十九章根据地明星

    茶叶和铁制品是蒙古部落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特别是茶叶一项,是关系到草原牧民身体健康的消费品。以往从日本财团、军方手中购买生活用品的时候,因为“华北”伪钞每年都在下跌,所以蒙古部落对外的贸易,实际上是处于被掠夺的状态。

    现在,八路军开展的“以物易物”贸易方式(晋绥根据地发行的纸钞一样不受欢迎),获得了部落的普遍欢迎和好感。晋绥军区与蒙古部落,特别是西蒙古部落展开了大范围贸易。

    主持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一行人等,骑着战马带着一个一百多人的武装商队,在沿途政府、部队的护卫下,进入了雁北分区。

    绥远每个月能够给延安提供至少三十吨左右的熏ròu(大约六百头羊),并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越来越兴盛的贸易,极大地改善了陕甘宁边区的物资生活。所以,陈云此次带队前来,就是为了进行持续扩大贸易的工作。

    上午。

    “首长,这一路上还真没有遇到日军!”警卫连连长远远地看到了前来迎接的塞北军区黑八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这一路上虽然没有遇到什么危险,但是陈主任身边的警卫战士,也实在是太少了。

    “不要紧!”陈云并不在意警卫连连长的不满,笑着说道:“我正好看看第五分区的发展情况。”

    刘云在第五分区贸然采取“法西斯”措施,给延安的声誉造成损失后,党内、军内不少人就一直关注着第五分区的发展。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第五分区似乎恢复了元气,至少沿途那些接应的部队,似乎已经补充满员了,其中,那些身穿黑色军装的干部,看样子大半接受了绥南军校的培训。

    迎面而来的八路军干部,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之后,大声说道:“塞北军区保卫科(特二科)科长林黑羽前来报到,请首长指示!”

    “请稍息!”陈云看了看站得笔挺的一干保卫科成员,满意地笑道:“难怪第五分区的部队能够恢复的那么快!”

    部队仪态的标准化,离不开科学的军事训练,塞北军区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

    路上。

    陈云下了马,和林黑羽并肩走在一起,有一句没一句地搭话,“你们军区是不是在拍电影?”

    关于塞北军区想获得美国军援的事情,已经在延安高层中间悄悄地传开了。

    不过,对于八路军能否获得美国军援,中央并没有抱太大的决心,倒是恩来同志在私下里,称赞塞北军区“视野开阔”。

    “我们正在拍电影!”林黑羽有些幸灾乐祸地点点头。此时,李向阳恐怕已经被司令员折腾得死去活来了,那些繁琐的“预备、开始、暂停”是李向阳最怕的东西。

    几秒种后,林黑羽突然有些疑惑地看了看陈云,难道这种小事情也值得总部看重?

    陈云又很随意地说道:“同志,从第五分区开始,你们军区好像开辟了不少茶场?”

    塞北军区和其他敌后根据地的情况差不多,一样缺乏铁制品,所以只好大范围地种植茶叶,来与蒙古部落进行贸易。

    “今年在绥南可能种植了一千亩茶叶田。”林黑羽扳着手指头,算了算之后又补充道:“可能还不止这个数!包括后来在第五分区补种的,估计达到了两千六百多亩。”

    “怎么会这么多?”陈云这次是真得惊愕了。

    陈云在动身之前,曾经仔细翻阅过塞北军区上报给延安的财政报表,当时显示整个塞北军区只种植了大约四百亩茶叶,但是现在突然翻番了近七倍(因为信息堵塞,所以陈云并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这种财政能力?

    “后续开辟的茶场,实际上都是军区帮蒙古部落栽种的,种子也全部来源于察盟的松王(蒙古的一个王公),也只有他们才能弄到这些茶叶种子(从沦陷区走私)。”林黑羽看到陈云面带疑惑,又解释道:“军区派出的工作组,找各个蒙古部落借贷了不少钱和种子。我们许诺了,将来茶叶收获了,可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他们出售,或者连本带利地偿还本金。”

    “蒙古部落又是怎么答应提供给你们资金的?”陈云还是有些不相信。

    虽然在蒙古部落中,有不少富可敌国的王公贵族,但是他们绝不会无条件地支持八路军!毕竟,一些蒙古权贵高层,并不愿意死心塌地地得罪日本人。

    “我们司令员给草原上几乎所有的王公贵族都写了信。”林黑羽发现陈云有些疑惑的样子,立刻解释道:“司令员说过,宁肯我们吃一点亏,也要把蒙古部落拉过来。还说过,要想尽一切办法,不能再让他们为日本人提供物资。”

    还有些话,林黑羽嫌嗦没有说,例如:“日本人少‘买’到一张皮毛,他们的军需品就缺少几块皮革制品,就会少派几个兵”之类的宣传,现已在军区传开了。

    陈云点点头,总算明白塞北军区得到蒙古王公暗中支持的原因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话一点都不假!在塞北军区并不以贸易获利的情况下,蒙古部落被极高利润所引诱,暗地里支持八路军,也就顺理成章了!

    随着陈云越来越接近塞北军区军区总部,沿途往来的部队战士也越来越多。

    陈云敏锐地发现,塞北军区似乎重点在于建设主力部队,穿了军装的主力部队明显地要多于穿成花花绿绿的民兵。

    “你们军区的装备是怎么解决的?”陈云还是发现了主力部队中,有少数没有装备步qiāng的战士。不过,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其他根据地差不多都是这样,有些地方甚至两个人用一杆老式步qiāng。如果赛悲剧迁怒人手一杆qiāng,反而不正常了。

    “报告首长,我们除了能够复装一部分子弹,自造大部分bàozhà物以外,其他的装备全部依靠缴获!”林黑羽一五一十地回答道:“去年的时候,军区兵工厂就已经能够制造出步qiāng,但是制造出来的qiāng管寿命却不长,据说是因为qiāng管材质和镂空工艺不过关。”

    ……

    塞北军区司令部。

    李远强、贾更、乌兰、戴仙兵、钟天祥、李信等人都在。

    “同志们都坐下吧!”陈云的话音刚落,军区的高级干部们立刻齐刷刷地坐了下来,只好又笑着点点头,“不要一本正经,都活泼一些!”话音刚落,却又有些惊讶地皱起了眉头。

    “刘司令员到野外拍电影去了,暂时无法赶回来!”李远强赶紧解释。

    这些天来,刘云已经一门心思扑到了电影制作。据说,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亲自过问。最离谱的是,刘云每拍完一个片段,就会趁着休息的间隙,邀请当地的老百姓看电影、拉家常,并且对老百姓指出的不足非常重视,而且还会根据老百姓的意见马上进行修改。

    连埃德加都在抱怨,拍这种电影所花费的时间太长了!最后,埃德加派自己的助手转入农村,进行调查、写实摄影。

    “我得到消息,据说你们已经拍完了一部电影,晚上能不能拿出来观赏?”陈云笑着问道。这个时候的文娱活动很少,虽然是纪录片,但陈云还是很想过过瘾。

    军区司令部的干部们顿时面面相觑,一个个都不敢答应。

    因为在第一部纪录片中,既有根据地选举舞弊的镜头,也有日军补给虚弱得离谱的描述。所以,中央派来的干部,看了这部胡编乱造的电影,极有可能会“拍案而起”。

    吃完午饭后,陈云开始视察农村、集贸市场,并且在新式化肥为主的耕种地里,待了一个下午,还与农垦大队的战士进行了长久的jiāo流。

    傍晚时分,陈云又视察了战俘营,和那些挑选出来、服从改造的战俘进行了半个小时左右的jiāo谈。

    晚饭后。

    陈云开始频繁询问,摄制组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晚上20点,陈云得知摄制组晚上不能回来的消息之后,满脸都是失望。随后,陈云开始专心办正事,查阅塞北军区的经济状况、贸易收入等各种资料。

    ……

    摄制组和采访组拍摄了八路军伏击日寇车队的特写之后,又火速前往被日伪军糟蹋的村子进行“跟踪拍摄”。

    在军区一个警卫连的掩护下,这一次摄制组和采访组的收获很大,得到了大量日军打、砸、抢、烧、杀的证据。

    老百姓那一张张无奈、悲哀、木然的脸膛,作为最深刻的历史记录,载入了摄影胶片。一同载入历史的,还有日本民族骨子里的那种残忍、愚昧、落后的精神。

    几天后。

    绥东游击区重镇集宁外围。

    夜幕下的日军pào楼,竖立在大约一公里外的地方,在pào楼的四周,隐约可见数个地堡以及横七竖八的宽阔壕沟。

    “司令员!”警卫营营长严定理悄悄爬过来,低声对刘云建议道:“中央派人来了,司令员是不是应该早点赶回去?”

    军区总部发来电报,据说中央来的首长要看电影。

    “今天的拍摄人物还没有完成呢!”刘云摇摇头否决了严定理的建议,“这种夜袭的时机可遇不可求,浪费了就太可惜了?”

    一部电影是否好看,除了扣人心弦的情节以外,还需要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所以,血与火的现场制作,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任何电影只有在老百姓都说好看的情况下,才算是真正成功了!这也是摄制组每完成一个片段,刘云就让战士请当地老百姓来观看的主要原因。

    晚上零点。

    在集宁参加顶头上司生日宴的日伪军头目,摇摇晃晃地回到据点。为了防备八路军的冷qiāng冷pào,伪军在外围、鬼子兵在内圈,团团围住了核心的日伪军官。

    这一队摇摇晃晃的“治安警备队”和“皇军”歪歪扭扭地走过来后,还没有接近据点外围的壕沟,就触发了外围的警报,惨白的探照灯,迅速打到了他们的身上。

    前哨地堡内驻守的日伪军,非常有责任心!任凭这些自己人在壕沟外喊破喉咙,也不盲目相信。因为,三更半夜成群结队敲门的,很有可能是八路军。

    僵持了片刻,地堡内有两个伪军端着qiāng,一溜小跑冲上吊桥,准备对外面的自己人验明正身。

    “轰”的一声巨响,一门迫击pàopào弹,就像死神一样落在地堡顶部,急剧腾起的呛人烟雾,顷刻间笼罩了一片慌乱的日伪军。很短时间内,鬼子pào楼和附近地堡的火力点,一个接一个地对外猛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