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如月关好门窗,打开了灯,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坐在桌前慢慢喝着。

    回想刚才的事,她觉得还是有些不自在,以前她何曾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呢

    就算有告白,隔着网络,笑笑就过去,也不用放在心上,更不用担心会影响什么。

    而现在,她不得不慎重来处理这一段关系。

    未来会怎样发展,其实古如月也不敢保证,她只能尽力地把属于自己的事情给做好。

    今天虽然是除夕,但是古如月并不打算守岁,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能够支撑着自己去熬夜。

    早早睡下的结果,就是很早就醒了。

    古如月点了灯,才五点半,外头天还黑乎乎的呢。

    但是院子外并不是寂静无声的,她能听到有人走路的声音,也有自行车经过的车轱辘声音。

    就算是过年,依然有许多人要坚守在岗位上,尤其是前些年还提倡过革命化新年,把所有不必要的都省掉,这几年才慢慢又恢复了一些习俗。

    古如月拥着被子坐了一会,决定爬起来包饺子。

    家里有面粉,肉、菜都有,反正今天她也不打算刻符,那就让自己吃得好一点吧。

    揉面、醒面,然后剁肉馅、切菜、拌饺子馅等等,忙活着,一直到了七点,她才开始动手包饺子。

    一个个胖乎乎的元宝形饺子立在案板上,看着就特别的可爱。

    古如月看着数量差不多了,是烧开了水,开始下水饺。

    自己吃一碗,然后再下一锅给罗盛延他们送去,三个大男人做点简单的饭菜没问题,但是像是包饺子这种,估计他们也做不来。

    古如月把饺子送过去的时候,罗盛延正好买了油条和豆浆回来。

    他看到古如月,高兴得脸都红了,他都有点担心她会跟自己保持距离。

    古如月拒绝了罗盛延一起吃早餐的邀请,把昨天的盘子、陶罐等收进食篮里带回去,要不她自己都没得用了。

    走前,罗爷爷拿着红包,转着轮椅出来,给他们三各发了一个红包。

    古如月已经很久没收到红包了,突然拿到了一个,还有点受宠若惊,心里特别高兴。

    就算是她长大了,也一样喜欢红包啊想前世,手机、网络发达,连发红包都只在网上发,再也没有数红包壳的乐趣了。

    下午一点,余有就跑来给古如月拜年,她穿着红色的袄子,黑色的灯芯绒裤,配上一双深蓝色的布鞋,看着特别的精神。

    “如月,新年快乐”余有递给古如月一个红包。

    古如月笑眯眯地接过,反手给了她一个红包,她准备红包只是备用,还真没想到能够送出去。

    互送了红包的两个姑娘嘻嘻哈哈笑起来。

    “我们出去玩吧,外头可热闹了。”余有邀请道。

    “有什么好玩的”古如月有些好奇。

    “多着呢,许多单位和街道都有准备节目,我们去瞧瞧吧。”

    古如月跟着余有往外跑,发现外头果然很热闹,许多地方被围得水泄不通。

    余有紧紧地拉着古如月的手,生怕俩人被人群给挤散了。

    古如月挤不进人群,看不到里头的表演,不过听着声音,就发现节目还挺多的,唱歌是最多见的,然后就是跳舞、讲故事之类的。

    不过类似的节目看多了也挺腻的,余有拉着古如月在人群中穿梭,竟然找到了好几个手艺人的摊子。

    爆米花、糖人、冰糖葫芦、糍粑等等,好多的小吃。

    这时,古如月才知道,原来过年期间,街道特许申请并登记的手艺人出来摆摊,给大家方便,为百姓们服务。

    古如月没想到出来玩还能买到这些小吃,她也不客气,每样都买了不少。

    最后,他们还碰到一户做花灯的,古如月看着那些竹条,不由手痒了,她太久没动手了。

    她询问摊主,购买了一些原材料,找了个角落坐下,拿着竹条开始编织。

    余有好奇地看着“如月,你要做什么”

    “等会你就知道了。”

    “如月,我发现你好像什么都会,你怎么就那么厉害呢”

    “我那么厉害,你崇拜我吗”古如月笑着问道。

    “我当然崇拜你了。”余有很是捧场,蹲在一旁跟一个好奇宝宝一样,使劲地问个不停。

    竹条在古如月的一双巧手之下,框架很快就出来了。

    余有高兴地说“兔子,如月,你做的是兔子,对吗”

    “没错。”古如月收了尾,开始往往框架上糊纸,这可是一件技术活,古如月做得特别的小心。

    糊好纸,在等待晾干的时候,古如月又去借颜料和笔,就可以直接在做好的灯笼上涂涂画画了。

    她喜欢糊好之后再来画,这样画出来的灯笼会更精致,更好看。

    古如月画完,一只栩栩如生、手拿胡萝卜的兔子灯笼就做好了。

    余有拿在手里,爱不释手,“如月,好漂亮,我好喜欢。”

    “等到元宵节就能把花灯点上出来游街了。”古如月笑着说道。

    “那你不给自己做一个吗”余有问,“到时候我们一起出来玩。”

    “我找店家买个现成的回去加工就好了。”这时间已经不早了,再做一个就要天黑了。

    古如月付钱买了一个空白的鱼形的灯笼,听到有人问起兔子灯笼的事,忙拉着余有就跑,等会被人围住就不好脱身了。

    最后,两人决定吃了饭再回家,过年期间,国营饭店反而不如平时热闹。

    大部分人家都屯了足够多的食物,能够比较舒服地度过这个冬天了。

    所以这个时候,国营饭店反而就没什么人来了,服务员闲得在一旁打毛衣。

    好在味道不变,古如月和余有点了两个菜,吃得饱饱的,这才分开。

    余有回到家里,手里拿着的灯笼瞬间吸引住了家里年纪小的,眼馋得不行,当即就围着她问东问西。

    余有得意地说了这个灯笼是怎么来的,还表示院校她还要出去游灯。

    其他表弟表妹们听了,表示也想跟着,纷纷让她请古如月再帮忙做几个有特色的花灯,他们愿意拿压岁钱钱去买。

    余有想了想,也许古如月也想多挣点外快她决定后天去问问。

    话说古如月回到家里,翻出颜料和笔,琢磨着要怎么画这个花灯。

    虽然是鱼形的,可是她没打算画成鱼的。

    古如月画好了灯笼,一时兴起,又画了几画,但因为太晚了,她没有上色,直接就去睡了。

    初二回娘家,外头早早的就非常热闹,走路声、自行车声、说话声等等,交织成一曲晨起的交响曲。

    古如月再也睡不着了,索性坐在床上,拿着铅笔和一本自己装订的册子,写写画画起来。

    这一画她又忘记了时间,直到肚子咕咕叫才想起来去弄早饭,今天不适合出门拜年,几乎每家每户都忙着呢。

    而此时,刘香玉家里也都是客人,子女都回来了,加上孙辈的,热热闹闹的。

    她笑得合不拢嘴,一会照顾这个孩子,一会照顾那个孩子。好在像吕正林这么大的,都知道照顾小的,刘香玉才没忙的晕头转向的。

    这时刘齐能过来了,还拉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

    刘香玉一看,忙抛下其他人去招呼“阿能,怎么过来了绪绪,新年好啊”

    她弯腰跟小男孩打招呼,然而小男孩低着头,却没给她一个回应。

    “我们到楼上书房去说吧。”刘齐能看着乱糟糟的大厅,揉了揉眉心说道。

    “行。”刘香玉把吕正林等几个大的喊来,祝福他们照看好小的,就带着刘齐能上了二楼的书房。

    “阿能,你是怎么想的”刘香玉心疼地看着这个孩子,怎么就这样呢

    “我们也带着他去国外看过,一样的,都没办法。医生说需要家人的陪伴,但好转的几率还是很小。”

    “我想着那符那么神奇,要不送他去当学徒,或许会更好一些。”

    刘香玉惊讶地长大了嘴,“这这,可如月她能同意毕竟咱家在绪绪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

    “大不了我舍下这正老脸去求她,答应她任何不过分的要求。”刘齐能指着刘绪手中的玉符说道,“他从未表现过喜欢其他东西的意图,只有这个,他可以把玩一整天。”

    刘香玉叹了口气,“也行,我问问吧,绪绪一直那么乖巧,肯定不会让人讨厌的。”

    可就是乖巧过头了,对外界几乎不给予回应,家里人能不糟心吗

    医生说这是自闭症,在国内,根本就没有相对应的治疗方式,而这类患病的人,许多都被当成痴傻对待。

    想想,都是可怜人。

    “择日不如撞日,不如今天把绪绪带过去”刘齐能说道,既然他今天过来了,就没打算继续拖延下去。

    刘香玉不大赞同地说道“这不合适吧。”

    “就当我上门给她拜年了,多余的话我不会说的。”

    刘香玉叹了口气“随你,你别把人惹怒了就行。”她这边脱不开身,没法带着他们祖孙俩亲自过去。

    “我心里有数。”刘齐能说这,把自己带来的东西里,拿出不同于其他袋子的那一份,牵着孙子的手往古如月的院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