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如月背上包,带上刘绪出门了。

    这边距离故宫有一段距离,而最近的电轨车也要走一段不近的路,她索性就叫了一辆三轮自行车。

    接下来要走的路多着呢,没必要把体力浪费在途中。

    如今国营单位还未见大批量下岗,大家还是以进入单位为荣,反而这些个人的营生被看不起。

    而回城的年轻人那么多,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去找所有能够糊口的事情来做,先填饱肚子再说,其余的已经无法考虑了。

    这辆三轮自行车的车主就是回城的知青之一,老三届了,怎么努力都没考上大学,回城后,在家人的帮助下,凑了这么一辆车来拉客、载货,挣一点收入。

    三轮自行车是真的苦,卖的力气活,但也能糊点口,车主说他宁愿回城辛苦,也不想再下乡的第二多待一天。

    冬天游玩的人少,进故宫很顺利,虽然很多地方都不开放,但也足够师徒俩看了。

    师徒俩走得很慢,看得很仔细,许多地方的细节特别精细,让人不由赞叹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技艺的精湛。

    “师父,看这里。”刘绪突然指着一个地方,示意古如月看过去。

    古如月一看,脸上不由露出一丝惊讶之色,那竟然有一个基础的符文线条。

    她再仔细观察,就发现,许多地方都会有符文的影子在,但是很零碎,根本就成不了气候。

    师徒俩来了兴趣,观察得更加仔细了,接下来,他们又发现了一些不成型的符文。

    古如月看了有些蠢蠢欲动,想把这些符文给补充完整。

    平安符、防护符、防火符等等,当年参与建造宫殿的人也有人懂得符文吗

    因为两人走得很慢,所以午饭是在里头吃的,有符在,他们吃的、喝的都是热乎乎的。

    期间,他们碰到有人拍照,请对方拍了几张照片,付了钱留下地址,或许过个一两个月就能收到了。

    “师父,我们该走了。”下午三点多,天上灰蒙蒙的,风也大了起来,温度也降了不少,好像要再下雪的样子。

    “等等。”古如月从包里掏出几块刻在石头上的符,用巧劲镶进了某些不起眼的地方。

    如果有一天,她能够参与到这座宫殿的维护与修复的时候,再重新刻符吧。

    师徒俩离开故宫,找了一家国营饭店,吃了热腾腾的汤面,这才回了招待所。

    招待所的工作人员看到古如月他们回来了,忙说“同志,请稍等,有人给你们带了东西。”

    古如月疑惑地看她“请问是谁”

    “一位年轻的姑娘,昨天来找过你的。”工作人员笑道,两个都是漂亮的姑娘,真的很让人印象深刻。

    古如月一听就明白了,原来是林源清,她接过那个布袋子,朝工作人员道了谢,这才回到房间。

    她打开布袋子,发现里头有一些糕点、罐头,还有一封信。

    原来林源清昨天得了那么多的符,太过于兴奋,折腾了许久,以至于今天起晚了。

    她赶过来招待所一看,结果古如月已经走了,她只好留下这些东西和一封信,约好明天见面的时间。

    “小绪要看电视吗”招待所的大厅有一个小小的黑白电视,不过古如月没仔细看放的是什么节目。

    刘绪摇头,他对看电视不感兴趣,他想把今天看到的一些内容记下来。

    “那行吧,我把罐头温一下,我们吃罐头。”古如月说着,拿了笔记本也开始涂涂画画。

    特事局在京市的办公处非常小,也不起眼,林、严两位同志汇报了下古如月的情况,说了下来京市火车上发生的事。

    刚开始他们都以为是暴徒,然而后面小男孩、搜查车厢的事情,就让他们感觉到有点不对。

    不过这点不对他们不会直说,而是记在了心里,而是回到了特事局才讨论。

    古如月会的东西,以及那些符的效用,其实在当前真的很尴尬,想必上头也不知道该如何给她定义。

    欧美国家对于符估计是不了解的,但是亚洲这边的国家,肯定是有人了解的。

    当有符能够帮到科学家们、研究员们,这事性质肯定就不一样了。

    林、严这次到京市,也是想确认一下,关于启智符、回梦符等消息是否已经被传出去了

    目前,就古如月拿出来的这有特殊效用的,都是有编号的,只要这边没出错,古如月那边也没遗漏,事情就比较好掌控。

    特事局的局长是个不起眼的老头,戴着黑色的雷锋帽,垂着眼,看着好似在打盹儿。

    他看了林、严两位同志,对他们说“此事我心里有数,火车上的事情跟古同志无关,是于家那边出了点事。”

    于家两人面面相觑,是他们想的那一个某位大将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