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科幻小说 > 六零年代好妈妈 > 第145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上午九点,赵珍珍刚主持完秘书部的小会,她拿着笔记本走到自己的小办公室,先为自己倒了一杯热水最近她总爱口渴,不知道是不是喝水很多的缘故,皮肤又白又亮。江大姐说,她肚子里多半是个漂亮的女妵

    刚打开昨大写了一半的槁子,综合办有个小干事走进来,说道,“赵秘书长,有个人叫赵后礼的人找你,说是你的侄子现在等在传达室呢,我怡好路过,就过来跟您说一声儿"

    赵珍珍说道,"谢谢你啊

    小千事笑一笑走了。

    她的侄子赵后礼去年就来过了,但那次她出差了恰巧不在,之后家里寄过几封信给她,一开始是寄到了大学里,大概是因为没有收到回信,后来就往市政府寄

    这些信她连看也不看全都扔掉了

    赵珍珍翘翘嘴角,从抽屉里翻出两块巧克力饼干,这饼干还是王文广专门从上海买回来的,中间夹了红红一层可可粉,吃起来有点苦涩有点甜。

    吃完饼干,喝了半杯水,她从抽屉里拿岀昨大写了一半的槁子继续写起来,其实她现在手头上的工作不多,很多稿子她都分给了下属,但这个不一样,这是陈市长特意吩咐她一定要亲自写的,因为里面涉及的具体数据比较多,而且要对整个平城的经济现状做一个详尽的表述尤其是关于各个厂矿企业。最最特殊的点,这个稿子是上级要求,陈市长用来跟兄弟城市传授经验所用的。

    不能太过写实,但更不能夸张离谱,不但要把握一定的分寸,有些方面还必须做到避重就轻。她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一旦工作起来就特别投入,她先是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再次浏览了一遍,然后就开始写了起来,写完后还修改撰抄了一下,只剩下半页的时候,江大姐敲了敲门进来,笑着说道,“赵秘书长你去食堂还是我帮你捎回来

    赵珍珍一愣,看了看摆在一旁的腕表,时间过得可是真快,已经十二点整了。

    她笑着说道,"江大姐,谢谢你啊,我中午不在食堂吃饭

    江大姐点点头走了,赵珍珍将桌上的东西都收拾了一下,也去了传达室。

    赵后新坐了一上午的领板凳,心里特别不高兴,看到姑姑走过来本来想发脾气的,但又想到现在身份不样了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姑,你可来了,我都等半天了

    其实以前市政府没那么严格,找人的话只要说清楚名字,一般门卫就放进去了,但在一个月前,临城出了一件大事儿,有句俗话说得好穷山恶水出刁民,用來形容临城再怡当不过了,因为对政府的某项政策不满有一个村子的村民谎称是市领导的亲,怀里揣着斧子闯入到副市长卢志伟的办公室,虽然最终没能伤到人,但事情传开后,各地的政府办公室都对门卫工作强加防范,凡是非工作人员进入市政府,必须要事先征得当事人的同意。

    赵珍珍并不回答,而是皱着眉头问道,“你来干什么,你有什么事儿

    赵后礼指着地上的玉米面,土鸡蛋和一罐子咸莱,说道,姑姑,奶奶早就知道你怀孕了,她心里很牵挂你,但又怕来了你不高兴,所以让我来把东西送给你

    赵珍珍看都没看一眼,说道,“不用了,你拿回去自己吃吧,如果别的事情就回去吧,我工作忙着呢赵后礼心里有些生气,他这个姑姑一向眼高于顶,以前在国棉厂当工会主席的时候,就一点也不关心他们兄弟俩玍怕沾她的光似的,现在更是如此,别看当上了市秘书长却更加不通人情了奶奶好心跟她捎的东西她居然不要,这不是打奶奶的脸吗

    哪那有这样对待长辈的

    赵珍珍瞟了一眼他脸上的怒气,觉得特别可笑,这种愚蠢之极的人,也配占用她那么宝贵的时间她没再搭理侄子,扭过头严肃的对门卫科长说道,"以后这个人来找我之接轰走就行了"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赵后礼万万没痣到姑姑走得这么快,他这次来不光是为了送东西,还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求姑姑做主,三年前他跟厂子的一个青年女工结婚了,去年生下了一个儿子本来这是很让人高兴的事儿,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妻子竟然执意要让儿子随母姓,他当然不同意了,为了这个事儿;两个人都吵翻天了

    除了这事儿,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儿,他现在还在国棉厂的搬卸组,虽然挣得不算少,但毕竟是力气活儿,而且说出去也不体面,他车间有个工人被调到了服装厂,一过去就当了组长呢。服装厂的厂长刘德明跟姑姑的关系很好,他要是想过去当组长,那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但是现在,这两件事儿还没来及说呢,姑姑就走了。

    赵后礼特别着急,大声的堿道,"姑你别走;我还有话没说完"他一边说,一边起身去追,谁知还没能出了传达室,已经被保卫科的科长拦住了,并且还被恶狠狠的威胁,老实点啊,不老实的话让警察过来抓

    在市政府的门口,赵后礼不敢闹事儿,他很怂的笑了笑,说道,“大哥,我真的是赵秘书长的侄子,我姑姑和我奶奶闹了点矛盾,大概她还在生气都是误会

    李科长松开他,说道,“不用跟我说这些没用的,拿起你的东西赶紧走吧

    赵后礼灰溜溜的走到大街上,觉得自己没办错事儿,也没说错话,怎么也想不明白姑姑为何突然发了脾气,他摇了摇头,人家都说官越大脾气越大,这句话真是太对了,妻子说,姑姑的官儿也不算太大,但现在的脾气可真是够大的

    看来他回去要抓紧给家里写一封信了,这次的事情没有爷爷奶奶出面,估计是不行了。

    赵后礼不知道,奶奶朱红英本来也打算再来一趟平城的。

    这几年政策好又风调雨顺,赵家屯人均土地比较多,还大都是良田,自然年年都是大丰收,除了生产队分的粮食和钱,社员们还有别的收入,比如家家户户都养猪,一头猪就是一百多块,因比普遢小日子都过得很滋润。

    赵老汉和朱红英年龄大了,地里的工分挣得不多,但老两口喂了两头猪和几十只鸡,光是收入再加上队里分的口粮已经生活的很不错了,不过,人心都是贪的。

    开始朱红英并没有想着再去找女儿,毕竞女婿曾经是劳改犯,这一点他们老百姓都害怕,真沾上了就说不清了。虽然后来他们听说了农场的那些人都平反了,王文广也官复原职还是大学校长,不但如此,赵珍珍还当上了市秘书长。

    赵珍珍当官儿的事情,还是他们村的书记去县上开会听说的,一回来就跑到他们家了,对赵珍珍各种夸赞和表扬,最后还说有机会让赵珍珍多回娘家来看看。

    朱红英和赵老汉才意识到女儿这次是真的当了大官。

    但朱红英这个时候还没有去找女儿的想法,她觉得她现在过得很好,赵老汉被她收拾过几回之后老实多了,老三媳妇因为至今没能生出来传宗接代的文男孩,在她面前抬不起头,根本不敢乱说话。

    不过她不想去,有人想去,这个人就是老三赵传河。

    赵家屯大部分人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赵传河两口子却是越过越穷,原因只有一个,他们两口子实在是太懒了,平时不肯出工,分口粮的时候年年欠队里的钱,每次都要赵老汉掏钱抹平,都这样了也不想法挣钱,因为嫌麻烦家里养死了一头猪和十来只鸡后,再也不肯养了。

    这天傍晚,朱红英蒸了一大锅白馒头,炒了一盘鸡蛋,一盆白菜炖粉条,刚把饭摆在桌子上,老三两口子领着两个女儿进来了

    妈做的什么这么香啊”王玉花笑着说道

    朱红英没好气的说道,“炒鸡蛋没你和老三的份儿

    赵传河立马不高兴了,说道,“妈,你这么对待亲儿子,不怕别人背地里说你啊

    朱红英将手里的筷子一摔,说道,“老三你要点脸,都三十多的人了,整天吃我的喝我的,村子里和你这么大的还能找出第二个吗

    赵传河拿起筷子夹了一大口炒鸡蛋,说道,"妈我能他们一样吗我从小身体不好,一直千不惯地里的活儿,而且我毕竟还有初中文化,去什么厂子里上班都够格了,后礼不是说了,他们国棉厂又建了一个新服装厂,新厂房新设备,一点不比国棉厂小呢

    王玉花也趁机说道,妈传河干不了活儿,我现在都发愁,二妮子眼看都要上学了,家里的开支越來越多,这日子可怎么办啊

    朱红英蹬了她一眼,说道,"也不能只怪老三,你也太懒了每天喂喂鸡喂喂猪能累到你这么容易挣到的钱也不会挣,真是笨死了

    赵传河撇了一眼妻子示意她少说话。

    妈,你汤喝完了,我给你盛一碗"赵传河拿起朱红英面前的粗瓷碗,飞快地跑到灶间,盛了满满一碗小米粥。

    朱红英这才觉得心里舒坦了,她一边喝粥,一边说道,“老三,妈知道你的意思,你想去服装厂上班但你姐这个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她的性子犟得很再说了,为了这事儿不是已经白跑了一趟吗

    去年年底赵后新放年假回家,就把服装厂的事儿跟家里人说了,赵传河两口子立即就动了心,蹿腾朱红英和赵老汉去看姐姐,谁也没想到,大年初四他们赶道平城后,连赵珍珍的面都没见到,打听了邻居,人家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无功而返之后,朱红英就不太想去了,她坐车有点晕车,来回两趟遭老罪了。

    赵传河给她夹了一筷子炒鸡蛋,说道,"妈那不是过年的时候吗,姐姐姐夫兴许是去哪里串门了,但现在不一样啊不年不节的,她肯定在家啊,实在不行咱们还可以去市政府找她

    朱红英有点动心,现在因为女儿当了大官,村书记看到她都热情的很,村里人更不用说,都是巴结着她说话,但她知道,也有几个和她不对付的妇女,背地里嘲笑她呢,女儿在出息有啥用,这都几年了家门都没

    其实想要改善和女儿的关系也容易的很,别看她当了大官始终还是她的闺女,而且是从小不得宠的闰女,给她点笑脸说点好话,保准就哄过来了,要是还不行,这不正好她快生了,这次去了干脆住一段时间等外孙生下来伺侯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