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七零妇产圣手 > 要我要见男神
    林斌似乎对苔弯的话题也毫无兴趣,还在埋头苦读手上的书。

    王老先生大概是害怕这孩子实在太过于无聊了,只得勉为其难朝他点头“你要是没事做,就去找小秋大夫吧。不过不要打扰女同志说话,过去看一眼就行。”

    林斌这才两眼放光,高兴地放下书,感觉跟逃难似的奔出了屋子,活像他遭受了多大的折磨。

    多少人想坐进这间屋子,听如此机密的话题,然而他却像是凳子上烧了火,时刻烫着他屁股一样。

    脱离苦海的小林大夫也不用人指点,他熟门熟路地朝东走。此处他来的次数实在太多了。尤其是近年把的功夫,他动不动就得跑来跑去,跟只小蜜蜂一样,腿都跑细了。

    房里头的人正在说话。

    王老太太跟老夫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询问胡二姐插队时候的事情。

    比起光伟正,每天学习工作忙个不停,对于上大学跟回程都没什么感觉的余秋,胡二姐才更加接近于大部分知青的精神生活状态。

    她想回城呢,每次都希望借着招工招学招兵的机会走,然而次次落空。她爸不肯帮她走后门,也不许她打招呼,所以到现在她还是农珉。

    穷呢,当地的老百姓特别穷。哪里有砖头房子,她过去的时候见到的全是茅草屋。好多人家连一套齐整的衣服都凑不出来。当地的少数珉族不会种菜,没这个概念,还过着刀耕火种,猎捕野兽的日子。

    他们知青日子也苦,吃不上菜,全靠萝卜干还有酱油拌饭凑合着吃。更加糟糕的时候,就只能盐水泡饭。

    后来有一次她随着宣传队的人一块儿去个村落,当地人说要招待他们吃顿好的。当时可把大家给激动坏了,以为能好好打回牙祭,结果端上来的却是一盆半生不熟的芭蕉芯。

    人家不种菜呀,哪儿来的菜吃?

    知青们受不了了,自己想办法带了菜种,开始在地里头种菜。哪儿有什么水田啊,全是旱地,种下去的菜就要一趟趟浇。早晚各一次,那么一片菜地浇好了要100多桶水,早上太阳出来前就得浇完晚上太阳落山后就开始交,每次回去都差不多要到晚上八九点钟了。

    她到现在都觉得后悔,应该跟杨树湾一样的,要么挖条水渠引水过去浇菜,要么就直接在水面上种菜,白白挑了好多桶水。

    至于旱地,旱地直接种耐旱的庄稼就好了,干嘛非得种蔬菜呀?

    就是这样,菜也长得慢悠悠的,真是愁煞个人。后来大家伙儿实在吃不消了,就开始找别的门路。

    海南有很多从广州过去的知青,他们吃蛇。胡二姐第一次被叫过去吃蛇肉的时候,他们还骗她说是黄鳝。结果吃完蛇肉之后,整整一个礼拜的时间,胡二姐都害怕自己要被毒死了。

    那是她第一次想回家,感觉海南实在太可怕了。

    王老太太温和地看她“其他人也这么想吗?是害怕所以才想走的?”

    “也不仅仅是怕蛇吧。”胡二姐不好意思起来,“其实真正害怕的是变成当地农珉。”

    为什么害怕变成农珉?因为穷因为日子一眼就到了头,也因为过不到一块去。她看到过女知青嫁给当地农珉,不过是要求她丈夫洗洗再睡,新婚之夜就挨了揍。

    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不要跟这样的人待在一起。

    王老太太跟老夫人都沉默了。

    林斌听了半天,寻思着这事儿跟余秋没啥关系,于是他就大着胆子伸出头,一个劲儿的朝余秋挤眉弄眼,示意这家伙赶紧出来。

    可惜两位老夫人年纪虽然大了,眼神却相当不差。不知道正在想什么事情的余秋还没有意识到外头多了个人,王老太太先招呼起林斌来“你怎么跑这儿来了?是不是他们说话太无聊了?”

    说到后面,她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林斌倒是有点儿不好意思起来,下意识地摸了摸脑袋,嘴巴撇向余秋的方向“我找她呢,要是没事,叫我带她过去。”

    他没有说主语,然而胡二姐作为一位迷妹,时刻关注着男神的消息。

    林斌这句含混不清的话立刻引起了她的警觉,她两只耳朵竖起来,两只眼睛跟灯泡一样,死死盯着林斌“总理吗?我也要去。”

    她的眼神实在太过于热情,屋子里头两位老夫人都笑起来。

    王老太太还特地问她“你也想去呀,为什么?是不是有什么冤屈要告状啊?”

    胡二姐双眼冒光“才没有,我就是想见到总理呀。”

    老太太似乎觉得这姑娘有趣,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要见他呀?”

    胡二姐不假思索“因为我喜欢他呀。”

    王老太太笑得更加厉害了,一边往屋子外送人,一边笑着问“你为什么喜欢他呀?”

    说话的时候她目光还投向了余秋。

    余秋在心中作答,因为他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如果非要算的话,他是传统的中国士大夫,拥有着这个阶层所有优点,却没有他们的陋习,他是真正意义上克己尽忠的典范。

    胡二姐却不走寻常路,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因为他不换老婆。”

    屋子里头的气氛瞬间凝滞了,王老太太回头与老夫人对视一眼,像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姑娘的话题。

    胡二姐本还想滔滔不绝呢,林斌却上前直接喊余秋“走吧,我们过去吧。”

    这一声倒是让胡二姐猛然反应过来,她立刻惊慌地捂住,感觉自己又完蛋了,怎么连这话都说了。

    她哭丧着脸,耷拉着脑袋,感觉今天没机会见到王老先生了。

    想到这一点,她真是悲伤的能当场哭出来。

    大概她的模样实在太过于可怜,王老太太都动了恻隐之心,还安慰了一句胡二姐“你也跟着去吧,你既然没有对象,那将来也可以找一个像他一样的。”

    胡二姐吓坏了,一蹦三尺高,扁鹊三拒绝“我不要我不配我不敢。”

    天啦,假如是这样的,那她每天肯定会心跳过速,心跳过速的时间久了就会心力衰竭,然后她就死了呀。与其这样,她还不如远远地看一眼就高兴死了好。

    王老太太像是非常惊讶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居然一直看着胡二姐笑。

    余秋觉得胡二姐还真是说出了万千迷妹的心声。她也不敢找个王老先生这样的呀,她达不到王老太太的段位,根本没办法并肩。有这么一位差距如此大的夫君,每天光自卑就够她自卑死了。

    还是她家何东胜好,她就要这样的迷弟。

    林斌嫌弃胡二姐太聒噪,又急着同余秋说话,索性直接过来扯余秋的胳膊走人。

    胡二姐可算清醒过来,慌慌张张地同两位老夫人道别,然后慌不迭地跟着他俩出去。

    别想丢下她,这回无论如何她都不会被甩掉。

    林斌觉得这人怎么跟块牛皮糖似的,甩都甩不掉。他还要跟余秋讲话呢。

    这下子,他都被迫使用起英语来了。

    作为一位自封的中医传人,他觉得说英语对他而言是巨大的耻辱。然而做人总要能屈能伸,未达目的,他还是可以委曲求全的。

    只可惜小林大夫的英文虽然有老人家天天盯着,但水平基本上也停留在aertir的层面。

    他磕磕巴巴,可算是用一个一个的单词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至于语法什么的,早就被他丢进雪地里头冻成冰了。

    余秋笑了起来“这没什么好奇怪的,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啊。”

    有的是放长线钓大鱼,有的是看眼前的蝇头小利,有的是种树摘果子,有的是拼命割韭菜。

    别说是碰上天灾,就是日常福利院收到的捐赠品当中就有不少过期食品。有的人只要个面上光,却不肯掏任何腰包,还有人会趁机发黑心财。

    其实这次捐赠食品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契机,甚至可以讲是一个大好的免费打广告的机会。中央都已经摆出态度来要搞经济特区,那就意味着苔弯企业生产的商品有机会进入大陆市场。

    这么多花花绿绿的东西,老百姓会购买哪一些呢?当然是他们听说过的觉得口碑好的。在巨大的信息差面前,只要走好了一步棋,后面就是源源不断的利润。

    想想中国有多大的市场,这么多人又是多么大潜在顾客群。

    如此浅显的道理,为什么商人会不明白呢?他们未必是不明白,只不过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根本没有想过长久发展问题,有种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思想。

    资本的特点之一就是在逐利方面无所不用其极。有些资本并不关注行业的健康发展。因为当他们迅速收割完韭菜,直接将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折腾的奄奄一息之后,他们可以转换战场,将手中的屠刀伸向另一片区域。

    余秋不懂经济,也不懂政治,但她毕竟是穿越人,在她穿越前的成长过程中,她或多或少都听说过此类案例。

    林斌不关心这些,别说苔弯的商人了,抗美援朝的时候大陆不也有黑心商人把没烂的东西卖给志愿军,造成了不必要的严重伤残。

    他关心的是台北当局为什么会积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