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留下一道光影,而后就会彻底泯灭在众人眼前。

    “好吧,如果你坚持的话。”对面的教授叹了口气,劝诫声通过电话传到了俞铭寒耳边。“但是,作为过来人,我只想给你一句忠告。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但最好在抬头往上看的时候也记得看着脚底下。”“关于永夜那事,说实话,在学校里呆了这么久我也知道。每年都有无数学生靠着一腔热血让自己全心投入这个行业,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关于这方面的突破,却已经是有很久没出现过新消息了。”“与其想着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还不如试着靠现在学到并掌握的知识,然后真切地为这个这个世界做些什么。你要知道,很多事情不是说你想要做就能做到的。或许你在机械农业方面确实是有天赋,但关于核工程,怎么说呢……或许你是有天赋,但可能努力到最后也做不出什么来,远远达不到你能在农业上达到的高度。”俞铭寒等着电话那头把话说完,习惯性道谢:“谢谢。”“……没事。”眼见俞铭寒一副铁了心要往核工程上扑的态度,他也不再说什么,最后就这么挂掉了电话。

    这人是真的劝不回来了。

    ……俞铭寒回到实验室,独自一个人思考了一会儿的姜梁也稍微让自己冷静了一点。

    看到俞铭寒回来,姜梁问:“你真的要转到核能学去?”“嗯。”俞铭寒应了一声。

    姜梁企图问一些更实际的问题,来让俞铭寒更清醒一点:“可是你现在转过去,已经是落下很多进度了吧。”俞铭寒:“不多,也就三年。这个很快就能赶上来了,大不了再复读几年。”……连复读这话都说出来了,一看就是劝不回来了。

    姜梁还是有点不死心,看看进度被他稍微一推就比其他人早推出那么多年进度的全息,他又问:“那机械呢?你对这个没爱了么?”“怎么说呢?时代限制了科技的发展。”俞铭寒语气认真。

    “……你这是在说,你在这方面的能力已经超越了时代么。”姜梁语气惊讶,“哇,你可真敢说啊。”“没想到认识了十几年,我现在才知道你居然是这么能装的一个人。”早已领略几个世纪后的未来,并且在实话实说地点评的俞铭寒:…………学校并不会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学生该做什么,就强制让这个学生走上这条路。

    于是,尽管所有人都觉得俞铭寒该去农学院,那份申请书还是转交给了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俞铭寒转不转的进来,这一切就要看核学院这边怎么看了。

    很巧,负责转专业申请的老师也被俞铭寒蹭过课。和农学院的老师一样,他也记住了俞铭寒的脸。

    想着就这几天上课还在最后一排看见过的俞铭寒,这位老师最后还是发出了短信,通知俞铭寒过来参加转院考试。

    能不能转进来,就看他最后考试的结果了。至于转院之后会怎么样,这就得看他能不能承受住非议了。

    啧,舆论啊。

    ……转专业的考试并不难,起码对俞铭寒来说不算什么。

    他成功转进了核能学,开始了新的学习。而他转专业的消息,很快就从同校同学们那惊疑不定的谈论声中,传到了媒体耳朵里。

    作为不久前才因为阳台五号火过一波的人,他直接转学转进核能学的动作再一次引爆了舆论。

    大片反对的声音以绝对的优势压过了那些细微到像是没有的支持,一时间,像是世界上所有人都在批判俞铭寒的所谓不成热。一旦有人说阳台五号如何,那么下面就必定会把俞铭寒也拉出来说几句。

    他们站在道德的高峰,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意图靠着来自群众的巨大到无人能忽视的声音逼迫他改变主意。

    可惜俞铭寒不是什么爱上网的人,这些涌动在网络上的声音他一句也没听见。

    他唯一会上网看的就是各种论文资料,那些人到底只能在社交软件上沟通交流,没一个有水平能写出一篇论文,然后夹带私货把这些批判送到俞铭寒面前。

    也有记者专程过来采访,询问俞铭寒对网络上的那些声音有什么想法。

    俞铭寒不上网看那些东西,也没人敢到他面前说道。听到记者的问话,他的反应很真实:“他们说什么了?”记者:……记者:“就对于您转专业去核能学的行为,网友们并不看好。他们觉得您应该去农学培育新品种的蔬菜,而不是去核能学。”俞铭寒:“是么,那这个和我有什么关系。不看好就不看好,说到底,这本来就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他转专业也没希望说得到大众的认同和肯定,毕竟这又不是结婚。

    记者:“可是新品种蔬菜……”俞铭寒:“他们想吃到味道纯正的蔬菜,他们想要培育出新的蔬菜品种,这个我能理解。但是这种事情也不是光靠想就能想出来的,我这边建议他们可以试着自力更生自己先弄着,这样起码也能加快进度。”第九十七章或许是俞铭寒的这番话戳到了不少人的痛处,当这期采访视频被放到网上后,网络再次被点爆。

    他说的这些话几乎戳爆了所有在网络上骂过他的人的神经,让这些假借着所谓大义的借口来让其他人牺牲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