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因此触怒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的石头上,老鹰日夜啄食他的肝脏,直到赫拉克勒斯将他救下。然而,《盗火》所讲述的,比普罗米修斯盗火还要早,并延续到赫拉克勒斯救赎完普罗米修斯之后。

    剧院的顶灯暗下,舞台灯照亮帷幕。

    伴随着一声嘹亮而豪畅的高歌声,所有观众的注意力立即被抓住,静下心来侧耳聆听。

    这高歌声声音清透,带着点稚嫩,又不失少年的英迈之气。他似乎在咏唱着什么、歌颂着什么,但谁也听不懂他所说的文字,只觉得其中充满了虔诚和真挚。这语言并不紊乱,带着韵脚,伴随着高歌的韵调,极为好听,并有种穿透人心的冲击力。不管进剧院前,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一刻都静下来了,听着少年的祷歌。

    波尔森忍不住往前探了探身子,沉浸在这纯粹的音韵之美中。仿佛被歌声带到了高耸的山上,野草在脚下摇晃,少年向天高歌,整个格局和画面一下大了起来,带给人一种天地辽阔之感。

    刚进院时的那点怀疑、不耐,一下一扫而空,波尔森心头狂跳,惊喜得插往上涌。这要真都是那位阿波罗导演独自创作的,那Fly的野心,恐怕就是铁板钉钉地会成功了!

    不,不,冷静下来。音乐剧重要的不仅仅只是音乐,还有剧情,还有很多方面。波尔森按捺下激动,继续等待。

    帷幕终于被拉开,少年站在高山的布景之上,穿着朴素的布衣,他的歌咏还未结束,然而,在高山下,已经有一道更加沉稳、更加具有力量的男低音,以湿柔的调子,加入了少年的歌咏之中。不过,他的歌咏却是观众们能够听懂的英文。

    他讲述的是英雄与神明的故事,华丽而豪迈的诗歌,伴随着他湿和又不失沉稳有力的歌调,流入观众的耳朵,也流入挨个来到他身边的少年们的耳朵。有的学生,会在拜师后呼唤老师的姓名:“喀戎!喀戎!”人马喀戎湿和地在歌咏间穿胡着回应,咏念出学生们的姓名:“忒修斯!走吧!阿基里斯!走吧!伊阿宋!走吧!赫拉克勒斯!”喀戎一个个接来,又一个个送走未来将以英雄之名,万年传颂的学生们,最后一声歌咏,呼唤了赫拉克勒斯。

    高山上的少年停顿了下来,接着愉悦地高歌着奔下高山,投入喀戎的环抱。

    喀戎有力的歌咏转换了调子,表达了对学生的赞扬、以及不舍,但英雄终将启程,分别总会到来。少年不舍的推拒声与喀戎包容却立场坚定的送别,一刚一柔,和成动听的共鸣,随着两人的争执,愈发的高亢,愈发的恢弘华丽。

    及至第一幕结束,喀戎终于送走赫拉克勒斯,波尔森才长长地喘了口气。

    这歌咏真是太动听了,如同具有神性一般,他的脑海现在还在嗡鸣,情绪就如同台上的喀戎、赫拉克勒斯一般激动,仿佛自己就变成了两位角色,心脏都在激烈地搏动。

    他仔细回忆了一下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一下就明白过来,之前小洛导演的视频所演得是谁了,应该就是这位教导出无数英雄的人马老师,喀戎。波尔森想起盗火过程中的种种情节,心头不禁揪紧了起来。

    序幕结束,故事讲述到普罗米修斯如何利用脂肪与牛骨糊弄宙斯,为人类赢得下祭祀时留下肉,而将脂肪与骨头献祭给神明的权利。普罗米修斯的智慧与宙斯的高傲,都在一高一低的歌声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直到故事进行到宙斯因此震怒、拒绝给予人类火种,于是普罗米修斯准备盗火这一步,波尔森才从歌声的震撼中缓过神来,突然意识道:作为一出音乐剧,《盗火》采用的歌唱形式更加贴近歌咏,并且也像歌剧一样,就连台词和对话都是以歌咏的形式完成的。只是,《盗火》的歌咏音调更为丰富,更加华丽且朗朗上耳,不仅仅兼具了歌剧的典雅和底蕴,也同时兼顾了现代人的审美和喜好,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并且,这些台词和对话,用词也是谨慎而优雅,大部分使用华美的诗篇,与此同时,还能做到风格不同,完美地展现了不同的人之间的不同性格。

    波尔森几乎要惊叹了,就是挑剔如他,也找不出任何一点可以挑毛病的地方来。一直听到现在,他怀抱的就只有震撼、欣赏的心情,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要品评这场音乐剧来的。

    实在是这诗歌、这歌咏,太洗涤灵魂了,仿佛一下把他从现代,带回到了古希腊,那个众神荣耀、英雄林立的时代。

    剧情逐渐走到熟悉的地方,而此时,赫拉克勒斯也已经成年,成为能独当一面的英雄。他在森林间奔跑,举弓射杀半人马强盗,声音已从之前的清越变成浑厚有力,豪迈而自信。然而,深知剧情的波尔森知道,很可能在下一秒,赫拉克勒斯就要误伤到他的老师喀戎了。

    果不其然,伴随着喀戎的中箭倒下,豪迈的歌声骤然而止,随后迸发的是节奏急促的低沉快歌,完美体现出赫拉克勒斯的无措和懊悔。

    一些对喀戎的剧情并不了解的人们惊呼一声,都紧张地看着台上,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这一段体现赫拉克勒斯成年后的变化、以及误伤喀戎后的情绪反应的咏唱,节奏转折恰到好处,既有良好的铺垫,体现出赫拉克勒斯成年后的英勇无畏,又有不拖泥带水、切入时机完美的剧情转折。波尔森品鉴的同时,又忍不住因